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多吃ㄧ碗飯的秘方

        有一位女子是高中的國文老師,她為了讓學生獲得更豐富、多元化的知識,課程內容總是設計得多到上不完,所以她常常趕課。如此辛勤的付出,卻換來該年級國文科成績的倒數第三名,她為此苦惱不已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有一天,在鄉下務農的父親跟旅行團北上觀光,順道到女兒家探望。    

        女子希望父親在她家多住個幾天。她知道父親的食量很大,特地煮了很多飯菜,可是不知怎麼了,一向胃口很好的父親卻吃不下多少飯菜。女兒只得反覆勸父親多吃點,但她總是在「我已經飽了。」的回答中勉強再吃ㄧ點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女子很納悶,突然想起父親曾對他說,有一次去某親戚家吃飯,見到他們家飯碗只有雞蛋那麼點大,盛上的飯不及鄉下大碗的三分之ㄧ,心理一直擔心那飯怎麼吃得飽 ‧ ‧ ‧ ‧ ‧ ‧
   
        於是,她想:一定是碗太小了,因此,她還特別換上大碗公,可是父親依舊吃不了多少。於是她又猜,難道是飯菜不合口味?還是父親的食量早已減少了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 

        女子開始擔心父親,打電話給與父親同住的哥哥。哥哥對她說:「爸爸的食量沒有變少,只是牙齒不如以前好,吃東西比以前慢的多而已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」      

        女子頓時恍然大悟,她和先生吃飯速度總是很快,一下子就搞定一頓飯,父親不好意思一個人慢慢地在飯桌上吃,所以才會吃得不多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之後父親來吃飯時,她和老公就放慢吃飯的速度,配合父親的節奏,父親果然吃下不少的飯菜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她進一步想到:她總是想敎給學生很多東西,但是在有限時間內,一下子塞那麼多的東西給他們,就等於在他們還沒有消化完畢的時候,就要馬上在面對新的東西,而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咀嚼啊!    

        她立刻調整教學的腳步,學生的成績也隨之明顯進步了。  
 
       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,工作壓力大,每天都在「忙」與「趕」中度過,養成凡事皆以「快」來因應的習慣,以致做任何事情大多「狼吞虎嚥」、「囫圇吞棗」,長久以來,就容易造成緊張失衡,使身心出現病症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因此,何不讓自己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餘,慢慢地品嚐一切,讓東西經過細細咀嚼後,真正被消化吸收呢!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人生就像下棋,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