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挫折使人謙卑,流淚讓人看見

        幾年前,台灣「棒球紳士」方水泉教練躺在病床上,手握著棒球離開了人間,在台北靈糧堂舉行的安息禮拜中,棒球名將郭源治、林華韋等五百名華興弟子,甚至昔日國際棒球場上的對手 ── 日本調布隊的部份球員,都在悲傷的追思中,難過地淚送方水泉教練,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。    
 
       方水泉的棒球路,就是一部台灣棒球的光輝史,他曾帶領中華青少棒、青棒,走向國際棒壇、稱霸世界。後來,他因肝癌倒臥病榻,可是他念茲在茲的仍是棒球!而旅日棒球明星郭源治在安息禮拜中致詞時,泣不成聲地以「爸爸」的稱呼,來懷念方教練。郭源治說,他小時候既調皮又懶惰,經常不安分、不專心練球,也常故意躲起來,讓方教練找不到他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天下午,郭源治為了貪看一個電視節目,竟然不聽話、不去練球;等到方水泉找到他家之後,十分生氣,因「恨鐵不成鋼」啊!不過,方教練並沒有打他,也沒有罵他,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:「去跑操場五十圈,自己好好想一想!」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當時,郭源治知道自己錯了,沒有反抗、也沒有回嘴,只有低著頭,聽從方爸爸「嚴厲卻仁慈的命令」,一人獨自地在操場上跑、跑、一直跑、不斷地跑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儘管雙腳跑的很痠、很痛、很累,其他同伴也在一旁訕笑,郭源治卻咬緊著牙,硬是跑了五十圈。他心裡想,一個貧窮鄉下來的孩子,能得到「方爸爸」真心的呵護、照顧,已是一大福分啊!況且,是自己不聽話,能夠怪誰?如果自己再不努力,將來怎能出人頭地?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專程從日本返國奔喪的郭源治,站在追思禮拜的講台上,眼眶泛紅地擦著淚水說道:「我就是被爸爸罰跑五十圈後,才激發自己的鬥志,開始專心練球。也因為這樣,我門窮苦出身的小孩,才有機會到日本打職棒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  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國內有一位極知名的企業家,十多年前剛回國時,曾擔任一財團法人的董事長;在這機構裡,人才濟濟,大部分都是傑出的優秀博士、碩士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而身為董事長,他的要求十分嚴格,絕不馬虎,所以各部門的主管在向董事長做簡報的前一週,就常緊張得睡不好覺;因為,簡報一出了差錯,董事長就會臉色很難看,也讓做簡報的人下不了台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有一次,某部門主管在做簡報時,投影機突然故障了,這時,董事長面無表情地責問這主管:「你難道沒料到它會臨時故障?你怎麼沒有備用的投影機呢?‧ ‧ ‧ ‧ ‧ ‧ 簡報不用做了,你回去吧!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說真的,這董事長實在「太冷酷、太無情」了,許多人都受不了這種「毫無人性」的管理方式,就紛紛離開這個機構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離開幾年後,有的人飛黃騰達,事業一帆風順;有的人卻就此落魄不振、消沉不起。為什麼呢?問問飛黃騰達的人,他一提起這董事長,就充滿「無限感激」,因為,由於董事長不留情面的嚴厲指責,使他改進因循苟且的陋習,也從此奮力再起!但是落魄消沉的人,一提起這董事長,就一肚子氣、恨得牙癢癢的,認為自己會淪落至此,都是「被這沒人性的董事長害」的!      

        「郭源治與方水泉」,以及「沒人性的的董事長」之故事,也都在於告訴我們 ── 人生中有許多的挫折與打擊,但,「挫折使人謙卑、流淚讓人看見!」一個低頭謙卑、聽從教練爸爸「叫他跑五十圈」的人,心中只有順從、沒有驕傲;只有感恩、沒有怨恨 ── 他是個有智慧的人!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就像面對一個「冷酷、無情、嚴厲」的董事長,被逼得離職了,但在流淚中,有人看見「自己的不是,不夠用心」,因而打起精神、再接再厲、發憤圖強;相反地,有人卻看不見「自我的盲點」,而自暴自棄、怨天尤人,終至落魄不振!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高希均教授說過一句話:  
       「人生的終點,不是死亡,而是與知識絕緣的那一刻;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人生的起點,不是誕生,而是與知識結緣的那一刻。」      
 
        真的,「學習,能讓我們再年輕一次!」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機會就在行動裡!

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

第二名沒有什麼不好

        高中時,有一次,學校舉行運動競賽,全班同學都下定決心一定要贏得第一名。並因此找老師ㄧ起策劃比賽事宜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當老師聽完同學們的想法後,沉默了很久,然後說道:「你們先去上課,下節課再和大家一起討論。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第二節課時,老師在講台上問道:「大家對這次運動競賽有多少把握呢?」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「這次的比賽是我們班的強項,所以,我們必須獲得第一名!」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的說道。 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師又說道:「你們有信心獲得第一名,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。但是我想問大家的是,即便不是得到第一名,得到第二名又有什麼不好呢?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敎室裡突然安靜下來,所有的同學都不解的望著老師,不明白老師到底是什麼意思。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,真正勝利的只有第一名,所謂的第二名和最後一名都屬於失敗者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師說道:「再過幾個月,你們都會開始另一種生活。有的人會考上理想的大學,有的人則會因某種原因而放棄上學,有的人會選擇重考。無論什麼樣的人生,只要我們努力過,就是最好的,而且,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,你們會明白很多事情,並不是得到第一名才算成功。哪怕是最後一名,只要我們突破自己,學到一些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東西,那麼,成功便屬於我們。 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所以,我希望大家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,追求的是真正的自我突破,而不是那種所謂的第一名,否則,你的觀點就是本末倒置,只會讓你得不償失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的確,所謂的第一名,僅僅是一個短暫的勝利。無論任何事情,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排名,而是從中學到的本領。面對問題,我們不僅要有嬴的決心,同樣要具備輸的豁達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無論做任何事情,沒有盡力,就沒有資格因為落敗而哭泣。但是,如果你盡了最大的努力,即便得到第二名,也比僥倖得來的第一名更有價值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勵志書

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笨人挖井

       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上課時,曾講過一個故事:他小時候,父親赫爾曼 愛因斯坦想在農場 中多挖兩口井,以便灌溉之用。於是,他便雇了兩個人,其中一個人聰明強壯,而另一個愚笨懦弱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當兩個人來到他家之後,赫爾曼 愛因斯坦便讓兩個人帶著同樣的工具,跟隨他到農地的空地中,要他們兩人分別挖出兩口井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愚笨的人聽完之後,立即拿著工具,默默的挖了起來。而聰明的人挑選好了地方後,也動手大挖起來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兩個小時後,兩個人大約都挖了兩公尺深,但並沒有挖出水來。這時,聰明的人覺得他選錯地方了,於是便重新選擇地點,重新挖。而愚笨的人仍舊在原地賣力的挖著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又過了兩個小時,愚笨的人在原來的地方 ,只多挖了半公尺深,而聰明的人卻又再另一個地方,挖了一個兩公尺深的大坑,兩人還是都沒有挖出水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這時候,聰明的人對赫爾曼 愛因斯坦說道:「先生,你選擇的這個地方並沒有水,所以我覺得應該找別的地方嘗試,而不是在這裡浪費時間。」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赫爾曼  愛因斯坦說道:「哦!也許是我錯了,如果你實在不願意再挖的話,就先休息一下吧!讓我們來看看那位先生有什麼成果。」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這時候,愚笨的人仍舊在原來的地方繼續挖掘,雖然他已經有些體力不支了,但他卻沒有放棄。結果沒過五分鐘,奇蹟出現了,愚笨的人腳下湧出汨汨清水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故事講完了,結局毫無疑問,最終,成功挖出井水的是那個愚笨的人。由此可見,成功並不完全屬於智商稍高、條件優越、聰明強壯的人。畢竟,成功有時候,同樣需要一股鍥而不捨、永不放棄、執著的傻勁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勵志書

小和尚種樹

        有一位小和尚,知道自己的師父 ── 老和尚喜歡吃李子,為了表現孝心,他就在寺院牆角下,種下一棵李子樹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他非常用心照顧這顆李子樹,除了時時施肥外,每隔三天,他就會特別到附近較清凈的山澗處,挑水來給李子樹澆水,即使是剛下了雨,他也還是會再給李子樹澆些水,因為他聽附近的農人說過,這裡的土地是砂質地,澆下去的水,很容易就會從沙層間漏掉,所以他總擔心李子樹沒能吸收到足夠的水分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眼見小和尚勤勞地照顧李子樹,就說:「徒兒啊,你再這麼澆下去,恐怕師父吃不到你的孝心囉!」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小和尚拍拍胸脯,說:「師父,你是怕我水澆得多了,樹根會爛是吧?別擔心,小和尚我都有看著呢!絕不會讓樹根爛了!」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李子樹在小和尚的細心照顧下,日漸茁壯,長得青綠葱翠,生意盎然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小和尚得意地跟老和尚說:「師父,我沒把樹給噎死吧,到夏末,你就有李子吃了!」  
 
        老和尚只是笑而不語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李子樹開了美麗的白花,花落後結了細小的果實。沒過多久,有天夜裡,颳了一陣強風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等到早上,小和尚又要給李子樹澆水時,卻發現樹早被昨夜的強風吹倒了,而且是連根拔了起來,尚未成熟的果實落了滿地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小和尚看到地上一片狼籍,當場大哭了起來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被驚動前來的老和尚,慈祥地摸摸他的頭,笑著說:「不是教你別澆那麼多水嗎?樹跟人一樣,經常澆水下肥,樹的根就不肯向下努力扎深,只會盤在地的表面,沒了向下抓緊土地的根,哪能站得穩?又哪能經得起風雨呢?」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父母在照顧兒女時,常常和種樹的小和尚一樣,時時關注,用心呵護,卻忘記孩子總會長大,父母總得放手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放手是讓孩子真正長大的必要階段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放手,才能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腳站穩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放手,才會讓孩子學會更堅強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握緊雙手,裡面什麼都沒有 2

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捨不得錢,還是捨不得兒子

        有一位生意人很有頭腦,因此積聚了很多財富。  

        雖然他已經很有錢了,但還是很努力工作想積攢更多的財富,甚至在他兒子還很小的時候,就要他和自己一起工作。而他的兒子才剛滿十八歲,就要他翻過三個山頭,到那裡的一個小鎮去收貨款,並且推銷自家的新貨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在生意人的兒子出發前夕,孩子的母親捨不得兒子吃苦,就央求生意人的合夥人來勸他。於是,合夥人跟生意人說:「那個小村莊不就是我門公司最早賣出第一批貨的地方嗎?我們也是在他這麼大的年紀開始現在的事業,現在回想起來,那段日子真是辛苦,說真的,這段路程這麼遙遠,以你現在的財力,已經不缺那一點點生意,又何必讓孩子去吃那種苦呢?」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生意人看了合夥人一眼,肯定地回答:「我不是捨不得那一點點生意,我是捨得讓他吃吃苦來培育他,如果不讓他也走一走父親走過的路,他又怎麼知道該如何珍惜現在的一切?」
     
        培育孩子很簡單,捨得他吃點苦就可以,但這卻是為人父母最難做到的地方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沒有人生不艱難,困難中學到的教訓最有用,這是所有經歷過困境的成功者,都體會過並且同意的。所以,愈是睿智的父母,就會選擇讓孩子愈早得到教訓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巴不得時時刻刻呵護自己的孩子,是父母的天性,但捨得用吃苦來培養孩子的父母,卻見其眼界之偉大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握緊雙手,裡面什麼都沒有 2

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鷹王的敎育

        森林裡鷹王的兒子已經大得該訓練飛行了。    

        鷹王每天帶著孩子們早出晚歸,辛苦練習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有天,鷹王遇上一向景仰他的小麻雀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小麻雀崇拜地問:「偉大的鷹王,您都在哪些地方訓練您的公子們?又是怎麼訓練他們的?」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鷹王回答:「我儘可能帶著他們飛得愈高愈好,要他們在高空中逆著風飛,才能訓練翅膀的強度。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小麻雀一聽,吱吱喳喳地怪叫:「那多危險啊!逆風飛行,很容易因為不穩而掉下來,還飛得那麼高,給太陽照得頭昏腦脹的,為何不學學我訓練孩子們的方法,都是讓他們貼著地面飛行,就算摔了,也受不了什麼傷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鷹王聞言,挑著眉說:「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,那他們長大後,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?」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鷹王和麻雀的不同在於胸襟的寬度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明白要帶著孩子們擁抱藍天白雲的偉大,造就了鷹王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而只知道追求靠近地面的安全舒適,就成了麻雀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其實,不論是做鷹王或麻雀都好,只要是自己的選擇,也甘願伴隨這選擇而來的快樂和責任就好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握緊雙手,裡面什麼都沒有 2

成功絕非偶然,積極的準備

        有個敎了五十年油畫的老師,一次去給藝術學院油畫班大學一年級新生上課。  

        上課前,他先瀏覽了該班二十名學生的畫作,其中一位名叫查理的學生的一幅自畫像油畫,令他嘆為天才之作,憑他的專業領域和經驗判斷,這名學生只要苦修四年畢業,必定能成大器。
   
        因此,老師在給該班上第一堂課調色時,特別叮囑了查理,向他強調調色的重要性。誰知查理不耐煩地說:「老師,你太囉唆了,我要提醒你,這裡又不是幼稚園,我們不需要從幼稚園學起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大失所望的老師,勸告查理不要性急,並且再三強調打好基礎的重要性。可是,查理仍是一意孤行,不肯認真學習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三十年過去了,再也沒有見到天才查理的油畫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個天才的埋沒,並非上天不給他機會或忌妒她的才華,多半是自己斷送了大好前途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因此,扼殺自己能力的人,往往不是環境造成的,而是自己本身的輕忽,尤其好高騖遠,不肯腳踏實地的結果,只會埋沒上天賦予的才能。相反地,即使一個人的資質平庸,只要肯努力、勤奮認真,在日積月累下一定有所心得,把才能發揮到最高點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有一條公式是:平凡  *  每日 = 非凡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是的,人與人之間的能力並無多大差別,如果有的話,也是每天累積的結果,唯有積極面對工作,才能加速能力的發揮,否則只會停滯不前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有位推銷員每年總是賺到五千美元,不多也不少,好像公司指派給他的推銷區域與佣金對他都沒什麼影響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這位推銷員在一個小小推銷區幹得不錯,所以公司派他到一個更大、更理想的區域。可是,第二年他抽得的佣金與他以前在小區域抽得的佣金完全一樣,都是五千美元。次年,公司又提高每位推銷員的佣金,但是,他所得的佣金還是維持五千美元。後來公司再派他到另一個最不景氣的推銷區,結果他還是跟以前一樣賺到五千美元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主管與這位推銷員約談的結果,發現問題的癥結不在推銷區,而是在於這位推銷員本身,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每年賺五千元的料,他對自己有了這個觀念,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也不會影響到他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換句話說,他被派到不景氣的推銷區,他會努力賺取五千美元;他被派到理想的推銷區,眼看著五千美元輕易就賺到了,他就找各種藉口不工作,所以永遠保持現狀而無法突破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拿破崙說:「積極的心理準備是一個成功者具備的秘密。」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個人能否成功,不是靠學歷、才華、出生背景,或是生長環境等因素來決定,而是靠自己有沒有意願,以及能不能腳踏實地去做。其實,許多成功人士跟我們沒有什麼不同,他們之所以能有傑出表現,在於他們擁有積極的想法,以及凡事努力進取,最重要是化思考為具體行動,挑戰不可能的任務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那麼,如何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呢?就是要自我衡量並設定目標,一但有強烈的未來期望後,接下來就是全力朝該目標邁進,但千萬不能眼高手低和不切實際,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,按部就班做好它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成功絕非偶然,別擔心你沒有能力,就怕你目空一切,不懂得好好發揮自己的才能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想開了自然微笑,看破了肯定放下

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堅持正確的觀點

        在一家醫院,一個年輕的護士學員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,如果此次手術後,她被外科醫生評定合格,那麼她將獲得合格的護士證書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,終於手術接近尾聲,主刀的外科醫師即將縫合患者的傷口,女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他說:「大夫,我們用了十塊砂布,您只取出了九塊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外科醫師道:「不可能,我已經都取出來了,妳不要妄加判斷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「不會的!」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女護士堅持抗議,我記得清清楚楚,我們用了十塊紗布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外科醫師不耐煩地說:「我是醫生,我有權決定縫合傷口!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女護士毫不退讓,她大聲道:「正因為你是醫生,你更不能這樣做,況且我們都要對患者負責。」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這時,外科醫師嚴峻的臉上才泛起了欣慰的笑容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他舉起手心裡握著的第十塊紗布道:「妳是正確的,妳是一個合格的護士。」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我們現在大講職業素質,是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盡到他在那個職業崗位上的責任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但其實責任是我們份內的事,堅持正確的觀點,盡到自己的責任,我們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人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小故事大道理 【感悟篇】

學會自立自強,靠自己成功

        天資與學習,雖然一體兩面,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但學習卻遠比天資來得重要,因為勤能補拙,只要有恆心、有毅力,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,但光有天資而不肯學習,終究一事無成。  

        一向自恃勇氣過人、孔武有力的子路,有天和老師孔子談論有關天資與學習之間,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? 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子路認為人的成就,天資的優劣佔絕對的重要性。他舉南山的綠竹為例,認為綠竹天生堅韌異常,只要將之斜劈,產生尖銳的鋒口,加上綠竹的韌力,便可輕易刺穿敵人的身體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孔子微笑點頭,認同子路的觀點,不過同時強調,固然綠竹有良好的天賦,但若是能將砍下的綠竹,加以整修削成箭枝,並在後端加上使之穩定的飾羽,配合硬弓強弦,就可以使綠竹在百步之外,穿透厚革盔甲,擁有更大的破壞力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經過說明之後,孔子問子路說:「從兩者的差異看來,天資與學習,何者更為重要呢?」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子路明白這個道理後,當場無言以對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可是,有些自我期許太高的人,在還沒有充分準備下就急於表現,一但無法付諸實現,常會覺得沮喪氣餒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伊卡爾斯是希臘神話裡面的一位人物,他企圖用蠟及羽毛造成的翅膀勝過太陽,結果蠟翅被炙熱的陽光融化,依卡爾斯墬海而死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相信這是即將成功者所發生的故事,因為他們將目標訂的太高,擬定太多空洞的計劃,就像伊卡爾斯ㄧ樣,最後掉下來了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不過,有些人願意再嘗試一次,卻沒有反省過去的錯誤,於是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失敗。結果,他們想:「為什麼我一試再試,似乎完全沒有因此而成功呢?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專家舉出以下幾點現象,如果你有下列的情形,表示你可能有了「伊卡爾斯情結」的特徵:  
        ◎ 幻想可以賺一百萬的新方法,但從未貫徹到底。    
        ◎ 似乎從未由過去的失敗去反省、學習。  
        ◎ 將心完全放在賭博上的輸贏或戲牌上,並繼續期望它會來一次「大贏」。    
        ◎ 沒有一次調查研究,及收集多些可能資料,便斷然終止決定。    
        ◎ 有很多的準備計劃,卻無熱衷於實際行動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那麼,如何破解伊卡爾斯情結呢?專家提出幾點建議: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、訂定你自己的目標,不要和別人比較。      
        二、開始進行一套自我更新的計劃。    
        三、學著靠自己,不要依賴別人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:「決心就是力量;信心就是成功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做任何事只要充滿信心和決心,不管多麼艱難困苦,都不會輕易被擊倒,反而會愈挫愈勇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成功的人生由自己主宰,要知道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所以,學會自立自強,不要逃避現實,凡事靠自己吧!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想開了自然微笑,看破了肯定放下

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

打開心門,坦然面對

        一位老和尚,帶著他年輕的徒弟匆匆地趕路。  

        兩人在山路上走著走著,來到了一條湍急的小溪旁,看到一位衣著端莊、貌美如花的姑娘,正坐在溪畔的石頭上,望著河水發呆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雖然和徒弟急著要涉水過溪,繼續趕路,倒也沒忘記出家人慈悲為懷的善念,見到這麼一位標緻的姑娘獨自呆坐,立即便念了聲佛號,詢問那位姑娘為何獨自坐在溪旁?  
   
        原來這位姑娘趕著到鄰村赴親友的喜宴,打扮妥當來到溪邊,本以為可以撩起裙襬涉水而過,卻不料溪水因為山中大雨而變得又急又深,使得她受困在溪旁,一籌莫展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了解姑娘的困境之後,心想自己年事甚高,這小姑娘的年紀,當自己孫女也當得過了,便提議讓那位姑娘坐在老和尚的肩上,由他揹負渡過這條小溪,那位姑娘想了想,也別無他法,亦欣然同意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肩上揹著那位姑娘,和年輕徒弟三人順利過了小溪,姑娘道謝之後,便分頭趕路。向前走出一大段路之後,年輕和尚滿心疑惑,突然開口問道:「師父,我們出家人一向四大皆空,需得要守五戒,尤其是這『色』戒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」  
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笑道:「你認為,我揹負著那位姑娘過溪,這件事做得不對?」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年輕和尚遲疑地道:「這個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 男女授受不親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」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老和尚悠悠地道:「這位姑娘啊,我在溪旁已經將她放下,任她自行離去了。而你啊,直到此際,猶不願將她從心頭放下,硬是拴住她,還不肯放人家走 ── 」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心頭糾結的鬱悶、掛念,與無數愛恨情仇,是讓自己停留在原地無法成長、造成挫折的根源。也因為這樣,往往容易使得我們的思緒,盤繞在許多旁枝末節的紛擾當中,而難以打開心門,接受旁人有所助益的關切。      
   
        正確地清理心中的垃圾思想,讓自己的內心保持空靈的狀況,得以適時地來接納別人的勸解、灌注正面積極的新觀念,是讓我們能不斷激發創意、克服挫折的不二法則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適度地打開心門,相信是面對挫折的另一個好方法。   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面對挫折的 70 個好方法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心理魔術

一、有一個班    

        有那麼七八個孩子學習都很差,有的因為腦子笨,有的因為貪玩,有的因為偏愛某些科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,他們都對自己失去了信心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經過種種努力都收效甚微,束手無策的班主任請來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家,心理學家在班裡作了一次考試,讓全班同學答了一大堆莫名奇妙的問題,說是考查孩子們的發展潛力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煞有介事地批改了一通之後,他拿出那七八個學習較差同學的卷子,說經過測試這幾位同學是最有發展潛力的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果真,一年之後,這幾個孩子的學習都趕上來了,有的還名列前矛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測試結果是謊言,但是自信最重要。      
     
二、石油大王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。有一天父子倆在儲藏室收拾東西,父親讓孩子爬上一個高高的架子。孩子說:「我若上去了,你把梯子抽走,我就下不來了。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父親說:「放心吧!兒子,相信我。」孩子爬上去,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。    
   
        兒子說:「您為什麼騙我?」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父親說:「我要讓你記住,一切要靠自己,不要指望任何承諾。自己跳下來吧!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兒子,孩子躊躇再三,閉著眼,流著淚往下一躍,帶著一肚子的委屈、憤怒、仇恨和看破紅塵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洛克菲勒張開雙臂把孩子穩穩地接在懷裡。孩子詫異地睜開眼睛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父親撫摸著兒子溫軟的頭髮,柔聲說:「我要讓你記住,這世上,如果連父親都不能相信?還能相信誰呢?獨立和愛的關係,很微妙,也很真實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自信不是天生的。心理學家告訴人們,自信也可以培養出來,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到鍛鍊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個人的發展潛力,很大程度取決於自信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很難想像,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如何面對比自己更強大的敵人,最起碼,他在心理上已經輸了一半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小故事大道理【感悟篇】
  

大師的學生

       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,在鋼琴上,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。  
   
      「超高難度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」他翻著樂譜,喃喃自語,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到了谷底,消磨殆盡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已經三個月了!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,他不知道,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法整人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勉強打起精神。    
   
        他開始用十指奮戰、奮戰、奮戰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 ,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授課第一天,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「試試看吧!」他說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樂譜難度頗高,學生彈得生澀僵滯、錯誤百出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「還不熟,回去好好練習!」教授在下課時,如此叮囑學生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,第二週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,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:「試試看吧!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上星期的課,教授提也沒提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學生再次掙扎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第三週,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同樣的情形持續著,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,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,接著再回到課堂上,重新面臨兩倍難度的樂譜,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,一點也沒有因為上週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,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、沮喪和氣餒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教授走進練習室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學生再也忍不住了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教授沒開口,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,交給學生:「彈奏吧!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。不可思議的結果發生了,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,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,如此精湛!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,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 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演奏結束,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,說不出話來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「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擅長的部分,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,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 」鋼琴大師緩緩地說。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人,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、所擅長的領域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,細細檢視,將會恍然大悟: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,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,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?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小故事大道理 【感悟篇】

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考倒資優生的難題

        某校的資優生是出了名的優秀,頭腦好、反應快,科學競賽、語文競賽樣樣難不倒,常為學校爭獎盃、添光榮。然而卻造成資優生的驕傲自負,對同學不屑一顧,有時甚至不把講課的老師放在眼裡。  

        這學期,來了位新老師,在發現這種情況後,決定挫挫資優生的銳氣。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一天,老師出了張考卷,洋洋灑灑兩大頁,多達八十題。老師說:「這次考試題目很難,比重也很重,成績將佔平時考的百分之五十,考試時間十分鐘,有問題可以舉手發問;沒問題的話,仔細閱讀答題說明後開始作答。  
 
        學生們私底下喃喃嘀咕,但出於自負與自信,沒人願意提問,紛紛忙著低著頭開始閱卷。
   
        「一、請使用藍或黑色原子筆作答;二、請依序作答不可跳題;三、字體應工整 ‧ ‧ ‧ ‧ ‧ ‧」沒想到光是答題說明竟然就多達二十項!只見資優生們一個接一個,都紛紛耐不住性子再看答題說明,索性直接進入題目寫了起來。    

        十分鐘後,老師宣佈交卷,而全班似乎沒有人寫完,但每個人都認為,以自己的能力,應該已經比別的同學多寫了幾題!  

        收了卷,老師問:「剛剛有誰看完所有的答題說明?」學生們嘰嘰喳喳地抱怨了起來,心想,答題說明這麼冗長,誰有時間看?根本是故意讓人寫不完考卷。  

        老師聽了沒答腔,反倒拿起考卷開始逐項念起:「一、請使用藍或黑色原子筆作答  ‧ ‧ ‧ ‧ ‧ ‧二十、答題說明閱讀完畢請於考卷末端簽名並交卷即可。」  
 
         聽到這兒,資優生們面面相覷,個個啞口無言,沒人答得上話。的確,發下考卷時老師說過,要詳閱答題說明,但因為每個人對自己都過於自信,也過於心急,所以都只自顧自寫起了考題,沒想到反而弄巧成拙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驕傲的資優生們大概怎麼也沒料到,世上竟還有可以考倒他們的難題啊!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龜兔賽跑的故事,從小爸爸媽媽常講給我們聽:兔子與烏龜約定賽跑,小烏龜爬得慢,但是牠有耐心,不放棄,以致於最終贏得比賽;小兔子跑得快,卻心生驕傲、態度輕率,才會在樹下睡過頭,最終跌破眾人眼鏡輸給了烏龜,這場家喻戶曉的「世紀之爭」,想要告訴我們的正是「滿招損、謙受益」的道理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莎士比亞曾說過:「一個驕傲的人,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。」我們應將預言的深意牢記在心,凡事謙虛受教,比自負自滿更能帶來不凡成就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人生就像下棋,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2

用愛灌溉的果園

        有一位知名女藝人,從小備受父母的疼愛,但是疼愛之餘,對於她的管教也非常嚴謹。

        有一天,母親叫她自行到房間去拿零用錢,當時她每天的零用錢是五角,結果她打開抽屜一看,發現有一大筆錢,她認為多拿一點應該沒關係,於是就拿了五塊錢,到學校大方請同學吃吃喝喝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回到家後,母親質問她是否偷錢,她回說:「我不是偷,是拿而已!」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母親氣得一邊打一邊留著眼淚說:「沒有經過我的同意,就是偷!」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隔沒多久,在上學途中,她經過隔壁鄰居的葡萄園,四下張望發現沒有人,就順手摘了一顆葡萄品嚐,味道非常甜美,於是她摘下一大串,拿到學校分給大家。但晚上回到家,媽媽又是一陣痛打。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她當時以為沒人看見,然而卻沒料到鄰居那時就在葡萄架下午睡,剛好看到她偷摘。母親邊打邊對她說:「不是你的東西,為什麼要拿?沒有經過人家的同意,就是偷!」當天晚上父親問他知不知錯,她怯怯地說知道了。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她覺得近來老是犯錯,惹得父母親生氣難過,於是主動去幫忙整理房間,想讓他們開心一下,卻意外在房裡發現一封信,信件是一位自稱是他的親生父親寫的。  

        她沒想到一直疼愛她的父母竟然是養父母,他感到很緊張,因為從以前到現在,他都非常敬愛他們,他開始擔憂自己辜負了他們的期望,她認為他們現在一定對她失望透頂,並且後悔收養她了!    

        有一天放學,她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中,看到父母穿著園藝服,正汗流浹背在院子忙東忙西。她跑過去詢問,父母親只對她說正在種樹。過了幾個月,那些樹上竟然結滿了成串的葡萄,原來那些樹是為他種的。    

        當父親抱她上去挑選成熟的葡萄時,她品嚐到了「人間最美味」的果實!從此以後,她就再也不曾不經同意,就擅自「拿」他人的東西,並且立志做一個讓父母親感到驕傲、光榮的女兒!  

       這是藝人方芳小時候的故事。好的敎育,若從小札根,由愛出發,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    

       身體力行的敎育,可以讓下一代變成有責任,有愛心的強者,責任可以讓他們將事情做完整;愛可以讓他們將事情做得更好!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人生就像下棋,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2  

   

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多吃ㄧ碗飯的秘方

        有一位女子是高中的國文老師,她為了讓學生獲得更豐富、多元化的知識,課程內容總是設計得多到上不完,所以她常常趕課。如此辛勤的付出,卻換來該年級國文科成績的倒數第三名,她為此苦惱不已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有一天,在鄉下務農的父親跟旅行團北上觀光,順道到女兒家探望。    

        女子希望父親在她家多住個幾天。她知道父親的食量很大,特地煮了很多飯菜,可是不知怎麼了,一向胃口很好的父親卻吃不下多少飯菜。女兒只得反覆勸父親多吃點,但她總是在「我已經飽了。」的回答中勉強再吃ㄧ點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女子很納悶,突然想起父親曾對他說,有一次去某親戚家吃飯,見到他們家飯碗只有雞蛋那麼點大,盛上的飯不及鄉下大碗的三分之ㄧ,心理一直擔心那飯怎麼吃得飽 ‧ ‧ ‧ ‧ ‧ ‧
   
        於是,她想:一定是碗太小了,因此,她還特別換上大碗公,可是父親依舊吃不了多少。於是她又猜,難道是飯菜不合口味?還是父親的食量早已減少了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 

        女子開始擔心父親,打電話給與父親同住的哥哥。哥哥對她說:「爸爸的食量沒有變少,只是牙齒不如以前好,吃東西比以前慢的多而已 ‧ ‧ ‧ ‧ ‧ ‧ 」      

        女子頓時恍然大悟,她和先生吃飯速度總是很快,一下子就搞定一頓飯,父親不好意思一個人慢慢地在飯桌上吃,所以才會吃得不多。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之後父親來吃飯時,她和老公就放慢吃飯的速度,配合父親的節奏,父親果然吃下不少的飯菜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她進一步想到:她總是想敎給學生很多東西,但是在有限時間內,一下子塞那麼多的東西給他們,就等於在他們還沒有消化完畢的時候,就要馬上在面對新的東西,而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咀嚼啊!    

        她立刻調整教學的腳步,學生的成績也隨之明顯進步了。  
 
       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,工作壓力大,每天都在「忙」與「趕」中度過,養成凡事皆以「快」來因應的習慣,以致做任何事情大多「狼吞虎嚥」、「囫圇吞棗」,長久以來,就容易造成緊張失衡,使身心出現病症。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因此,何不讓自己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餘,慢慢地品嚐一切,讓東西經過細細咀嚼後,真正被消化吸收呢!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人生就像下棋,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2

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深遠,這,就是學習

      《莊子》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:

        到了秋天的時候,所有河裡的水,都漲了起來,一一流入黃河。這使得黃河的河面,不但比過往來的寬廣;甚至寬得無法讓人分清楚在對岸的是牛,抑或是馬。

        黃河之神 ─ 河伯因而洋洋得意,以為天下最雄偉美麗的景觀,莫過於自己這條黃河了。誰知,當河伯由西向東,來到北海,朝東一望 ── 只見白茫茫一片,根本沒有盡頭。

        這時,河伯才感到自己的渺小。
 
         河伯望望北海,對北海之神 ─ 海若說:「所謂『有了一點學問,就自以為天下第一』,說的就是我這種人。過去,我曾聽聞『孔子的學問不算博大,伯夷的義氣不是很了不起』的說法。起初,我不相信這說法,仍認定他們是天下第一。如今,當我見到你的難以窮盡,我才了解:自己若沒有遇見你,將永遠被真正有見識的人們嘲笑!」
   
        這則故事,正為我們點出了「學習」與「拓展視野」的關係。  

        學習,就像讓自己進行一趟又一趟「停在原地的時空旅行」。  

         透過學習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窗戶,我們走出了自己 ( 實際上是極其有限 ) 的所知,進入了另一個自己前所未聞,甚至可能是難以想像的新世界,去接觸、探索。  

        讓自己的眼界,在其中變得更為寬闊、深遠。這,就是學習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學習

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永不放棄

        約翰霍普金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項實驗。

        他們將一隻老鼠以機械手將牠抓緊,任老鼠如何奮力掙扎也無法掙脫。最後,老鼠認為自己是處在一種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劣勢裡,於是放棄掙扎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等到老鼠體力恢復之後,再將老鼠放進水槽中。令人訝異的是,牠竟不想嘗試游泳求生,因為他已學會了放棄。  
   
        由這份報告顯示:「放棄」是一種經由學習而得到的習慣,所以我們同樣也可以學習堅忍、學習果斷,讓它成為我們的習慣。

        我們若能擁有永不放棄的習慣,成功也將會習慣的常跟隨在我們左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彩虹心靈

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

失落的一角 ( PART1 )

        美國名作家希爾-佛斯坦寫了一個《失落的一角》的故事。
 
        從前有一個三角形,像是被人遺棄般的躲在一個角落裡,它終日鬱鬱悶悶的躺在那裏,等著別人來跟它合併,彌補他的稜角,好讓他能繼續朝前滾動。
 
        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,它望穿秋水也等不到這樣的形體到來。
 
        有一天,它看到一個大圓向他滾來,它向大圓訴苦:「你可憐可憐我吧!你就是我日夜期盼的啊!我一定是你失落的一角吧!」

        大圓笑著說:「我本身就很圓滿啊!從沒失落什麼角!」

        失落的一角求著說:「讓我和你融而為一吧!帶我走吧!」

        大圓很無奈的道:「我真的容不下你啊!你為什麼不自己走呢?」
 
        失落的一角說:「我自己不會走,因為我無法滾動啊!」

        大圓說:「誰說的,我也不是天生就圓滿。以前,我也是跟你一樣,有稜有角的。請問:你努力過嗎?」

        失落的一角說:「我也曾努力過啊!可是,我一動就會摔倒。」

        大圓專注的說:「努力不一定會成功!」然後停了下來,再繼續語重心長的說著:「但是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!」

        大圓滾著離開了,留下失落的一角獨自深思。

        失落的一角開始嘗試著滾動,它一爬起來就馬上摔倒在地。於是,它咬緊牙根,一次次的爬起,也一次次的摔倒。在爬起與摔倒之間,它的稜角漸漸被磨圓,也開始能往前滾動了。終於,失落的一角變成了一個小圓,可以往前滾動了。

       人的一生也是充滿了挫折。跌倒了再爬起來,才能臻至成熟。成長的路程是艱辛的,看見別人的圓滿,往往會忽略別人的艱辛奮鬥。那些意氣風發的人,也都曾經是那失落的一角啊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彩虹心靈

失去才能領略更多美麗

        有個七十歲的日本老先生,拿了一幅祖傳的珍貴名畫上節目,要求「開運鑑定團」的專家鑑定,他說,他的父親說這是名家所價值數百萬元的寶物,他總是戰戰兢兢的保護著,由於自己不懂藝術,因而想請專家鑑定畫的價值。結果揭曉,專家認為它是膺品,連一萬日圓都不值,主持人問老先生:你一定很難過吧?來自鄉下的老先生,臉上的線條卻在短短時間內變得無比柔軟,憨厚微笑道:「啊!這樣也好。不會有人來偷,我可以安心的把它掛在客廳裡了。」 


         老先生的自我解嘲讓我感概:失去,竟然可以比擁有輕鬆。  
    
         據說,有一個富翁,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,讓他到當地最貧窮的村落住了一個月。一個月後,孩子精神飽滿的回家了,臉上並沒有帶著被「下放」的不悅,讓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議。 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領悟,問兒子:「怎樣?現在你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們過得這麼好吧?」兒子說:「是的,他們過的日子比我們還好。因為-我們晚上只有燈,他們有滿天星空。我們必須花錢才買得到食物,他們吃的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種的免費糧食。我們只有一個小花園,對他們來說到處都是花園。我們聽到的都是噪音,他們聽到的都是自然音樂。我們工作時精神緊繃,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大聲唱歌。我們要管理佣人、管理員工,他們只要管好自己。我們要關在房子裡吹冷氣,他們在樹下乘涼。我們擔心有人來偷錢,他們沒什麼好擔心。我們老是嫌菜不好,他們有東西吃就很開心。我們常常失眠,他們睡得好安穩…… 所以,謝謝你,爸爸,你讓我知道,我們可以過得那麼好。」  
   
        失去才能領略更多美麗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 在我們擁有的時候,總是害怕著失去,但也許必須藉由失去,我們才能夠不再畫地自限,反而擁有更多美麗的經驗。這叫做積極性的自我安慰。失戀了,斤斤計較你辜負我多少我有哪些不甘,是人之常情,但分手自有分手的理由,何不在痛過之後自我安慰:以前老是擔心會分手,現在沒什麼好擔心了,以前總在抱怨他對我不好,現在我再也不必受到不好的對待。以前只能守著一株草,現在到處都可能有芳草。如果不要只著眼於一時的失去,失戀,失業,失婚,都可能帶來更寬闊的視野。只要不失去生命,我們依然大有可為。
   
         我一直相信一句老話:如果老天爺為你關一扇門,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。雖然,大部分的時候,從門到窗的距離,可能超乎想像的長,我們還是要找到那條路,從門,走到窗口那邊,才會看到一大片藍天。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藍天,原本就在,只是我們一直把自己關在房子裡。  

任何人都會變老,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

        開學第一天,教授自我介紹後﹐要每位同學主動去結交一位新朋友。當我站起來環視四
週時有人輕輕拍我的肩膀。我轉過頭,看見一位滿臉皺紋個子矮小的老婦人對著我微笑﹐她
說:「Hi!帥哥﹐我叫蘿絲﹐今年87歲。我可以抱你一下嗎?」

        我開玩笑的問她﹕「你年紀這麼小﹐怎麼就來上大學了?」

        「此話當真?」我明知故問。我很好奇﹐到底是何動機促使她年屆古稀還來上大學。
 
         她告訴我說:「我一直夢想要受大學教育,如今終於得償所願。」
 
         下課後,我們散步到學生聯合大樓﹐兩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。從此我們成了摯友。往後
三個月的每一天,我們總是一起離開教室,天南地北的聊個沒完。她像一部時光機器﹐將智
慧和經驗與我分享,而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。

         一學年下來,蘿絲成了學校鼎鼎大名的人物。不論走到那裡,她總能輕易的結交到新
朋友。她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陶醉在同學們對她的關注之中。學期結束時,蘿絲應邀
到我們為足球隊舉辦的晚宴中演講。我永遠難忘懷當晚她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。

        主持人介紹她給聽眾之後,她碎步走向講臺,正當要開始演講時﹐她手中的講稿不慎掉
落地上。有幾秒鐘時間她顯得有點懊惱和靦腆,不過立刻就幽默的對著麥克風淡淡的說:
「抱歉,我最近老喜歡掉東西,剛剛我本想喝杯啤酒壯膽卻喝了威士忌,沒想到那玩意兒
簡直要我的命。看來我是記不得事先準備的東西了,那我就講最熟悉的事情吧。」在大家
的笑聲中,她清了一下喉嚨,然後開始說:「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﹐我們是因為停
止玩樂才會變老。只有一種秘訣能使人青春常駐,快樂成功。就是你們必須經常笑口常開
,幽默風趣,你們必須時時懷抱夢想。當你們失去夢想時,你們就形同死亡。我們的週圍
有許多人像似行屍走肉,卻不自覺。」

        「變老和長大之間有很大的差別。任何人都會變老,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。長大
的意思是,你必須不斷在蛻變中找尋成長的機會而善加利用,要活得無怨無悔。上了年紀
的人,通常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,卻常因在年輕時﹐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遺憾。只有心
懷悔恨的人,會恐懼死亡。」

         那年底,蘿絲終於完成她的大學畢業。畢業後一星期,她在睡夢中安祥去逝。超過兩
千名同學參加她的葬禮。我們聚在一起,向這位以身教教導我們只要下定決心,不管年紀
多大都可以實現夢想的偉大女性致敬。

        ---把手握緊,手心裡什麼都沒有;把手放開,你擁有的是全世界---

福兮禍所伏,禍兮福所倚

福兮禍所伏,禍兮福所倚
        不要太執著於眼前的負面境遇,甚至因而忿忿不平,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,眼前的事件會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轉機。  
面對光明,陰影就在我們身後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美國敎育家 海倫‧凱勒